翻译人:neosnake
/etc/fstab决定了系统中可用的各种设备和分区的挂载点。当然在不同的机器上这个文件都不尽相同,因此对于liveCD来说在这个问题上就必须比较灵活。larch通过在每次启动过程中根据系统里检测到的设备而生成相应的fstab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基于larch 光盘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作为安装光盘的原因,larch不会自动挂载磁盘分区--因为需要分区和格式化的磁盘分区必须是没有挂载的。但是每个被检测到的磁盘分区和光驱都应当在/etc/fstab文件中有对应条目,并且在/mnt下有与之相对应的挂载点。这样才能使用mount /mnt/DEVICE 命令(或使用比如像KDE里面的KwikDisk工具)来挂载它们。
但是,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,可能需要一个永久的 /etc/fstab 文件。这可以通过在 /etc/fstab文件中某行开头加入 “#KEEP”(不包括引号)实现。可以在制作原始CD时将需要的/etc/fstab文件放置在overlay之中,或者--如使用可擦写启动介质(e.g. USB存储器)时--在运行的live系统中编辑/etc/fstab然后执行一次保存会话的重启。 在运行larch的时候只要执行 gen_fstab -l 命令随时可以生成一份新的/etc/fstab(以及相对应的在/mnt下的挂载点)。这在重新分区后可能非常有用。 当忽略 -l 参数时,不会更新fstab,但会针产生 /tmp/fstab 文件和 /tmp/mnt以保存建议的改动。
larch也可以处理LVM卷,包括自动在/etc/fstab中生成相应的条目和/mnt下建立对应的挂载点。但该功能需要在/etc/rc.conf中打开(e.g. 通过在larch系统的build时使用的profile里'rcconfx'中加入需要的条目)。 必须设置USELVM=”yes”,而且模块'dm-mod'必须被加载(USELVM设置为“yes”的时候自动完成)。已提供的'mini2'和'xmini' 例子文件已包含该特性,可以作为模板参考。
评论